返回第十三章 从天而降的天才  长安秋叶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了三十五就一定会死吗?”

&esp;&esp;仇玉想了想是这个道理,不过他还是反驳道:“不和你讨论结婚的问题,就说昨天晚上的现场,你不知道有多劲爆,那些人简直要疯啊。

&esp;&esp;诗坛沉寂了很久,终于有好诗问世,都想一睹芳容,率先摘抄下来,在心爱的人面前显摆。”

&esp;&esp;方卓也能想的通,古代娱乐项目少的可怜,除了玩弄文采,他想不到还有什么方式能取的异性的好感。

&esp;&esp;“所以呢?”

&esp;&esp;“所以,我需要很多像你昨天那种诗词,据他们说这是一种新的曲风,押韵得当,行云流水,配上曲子吟唱,不失为一首传唱度极高的曲目,勾栏里也会多一首招牌曲。”

&esp;&esp;“造孽啊,如此金句竟然被搬到勾栏?荒唐至极!”

&esp;&esp;临潼县西南。

&esp;&esp;顾府。

&esp;&esp;国子监编修顾凡之一把年纪了,听到这个消息之后,暴跳如雷,要手撕作词小儿。

&esp;&esp;如此糟践文人,他孰不可忍。

&esp;&esp;“爷爷,您消消气,我也只是听说,气坏了身子,得不偿失。”

&esp;&esp;孙女顾念卿生怕爷爷有个三长两短。

&esp;&esp;顾凡之是个文人,容不得别人糟蹋好东西,唐时普遍流行的是对仗工整的诗句。

&esp;&esp;词曲主要的作用就是供皇宫六院,勾栏青楼传唱取乐用的。

&esp;&esp;平常的诗词用了也就用了,这是什么?这是金品,是要流传千年不衰的金句,随随便便的到勾栏里供人取乐,太不像话。

&esp;&esp;按照他的理解,这首如梦令就应该上交国子监收录起来,永久传颂。

&esp;&esp;“爷爷老了,也管不了了,这帮兔崽子们,才过了几天安稳日子,就上蹿下跳的分不清东南西北,你给我把他找来,我要当面和他好好聊聊。”

&esp;&esp;顾念卿道:“昨天晚上离得远,我也没看清楚究竟是谁,听说是方府的一个下人,以前沿街乞讨,后来被方家公子收留。”

&esp;&esp;顾凡之是个聪明人,听顾念卿这么一说,他就明白了。

&esp;&esp;久在朝堂,他也听说了一些事,最近在临潼县出现了一位能人,刑部尚书李靖已经盯上他了,并且厚着脸皮向吏部杜如晦请了告身,想必就是要留住这小子。

&esp;&esp;一个小乞丐能有什么能耐,这首词多半是这小子写的。

&esp;&esp;方家以前在临潼县城也算是数的上号的富人家,那方卓以前在县城也是横着走的主,除了能吃能喝之外,没听说他拜师何人,所学哪派。

&esp;&esp;难道真有从天而降的天才不成?

&esp;&esp;“卿儿,去叫你陈伯伯,傅伯伯,老夫要当面考教此子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